
範例說明
「你難道不能幫一下忙嗎?」
惠恩被同事質疑了。他覺得很不舒服,平常他也很熱情,也很願意幫忙,他也不是不幫忙,而是他沒有注意到同事需要幫忙。「你難道不能幫一下忙嗎?」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同事在抱怨!惠恩雖然過去幫忙了,但是惠恩心裡面還是有點不太舒服。惠恩跟我討論到這個問題,他問我,碰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
文章來源:王介安《不見面的說話練習:只用手機、簡訊與視訊,也會成就三分情的厲害溝通術》大田出版
話不要說一半
現代人有個有趣的溝通方式,就是只留言提問,但並沒有把動機講出來:
「明天你會在公司嗎?」
「今天晚上你有空嗎?」
「下了班要直接回家嗎?」
「待會兒你會很忙嗎?」⋯⋯
這一切聽起來就是,他想跟我們約時間見面,或想找我們協助某些事,但沒把動機講出來,聽到的人只會有個:「?」也只能回覆:「什麼事嗎?」心裡面的OS是:「什麼事說吧!」這樣的感覺不太好。
習慣把話分成「兩段」表達的人,通常是「怕打擾了別人的客氣行為」,但衷心建議:「一段」講完即可,對方聽起來才不會狐疑,也更了解你的意思。下次請直接這樣留言吧!
「明天你會在公司嗎?如果你在的話,我想去跟你討論訂單的事。」
「今天晚上你有空嗎?如果有空的話,想找你一起吃飯。」
「下了班要直接回家嗎?如果你要直接回家的話,請你幫我買個便當。」
「待會兒你會很忙嗎?如果不忙的話,想請你幫我一件事。」
所以,請別再講話講一半!要客氣,也要有動機,很重要。

另外,有些人習慣用傳送鍵當成逗號,訊息就會分成好幾句傳出去。人們在接受訊息的過程的心理感受,會因為看到的內容而影響自己的觀點。在接受訊息的第一時間會產生一種情緒反應,在第二時間又會有另外一種情緒反應。
比方說,你發出了一個訊息對接收者來說,不是愉快的事,他已經在第一時間產生不好的情緒,然後你又斷斷續續地針對同一個事件發許多話語,分句傳送只會讓他不好的情緒更加乘。
分段發話,有時候還會讓接收者心情產生三溫暖的狀態。一個真實的個案是這樣的,主管發了一個訊息給員工:
「今天上午你面對客戶處理的事,讓客戶非常不高興。」
員工看到了,想說,糟了!又要被數落了!第二句話發來了:
「這個客戶常常就是這樣子,情緒很不穩定,你也別放在心上。」
員工心想,天哪,嚇死人了!所以,請把該講的話全部寫完,再發送出去吧!

分享這篇文章

文章來源:王介安《不見面的說話練習:只用手機、簡訊與視訊,也會成就三分情的厲害溝通術》大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