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英語學習關鍵期!親子英語共讀找樂趣

把握英語學習關鍵期!親子英語共讀找樂趣

從小學習英語,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一直是各語言學習機構的宣傳口語,不外乎是因為「語言學習關鍵期」這個觀點,因此爸媽總是願意花大筆學費,讓孩子上全美語或雙語幼稚園。

*「語言學習關鍵期」(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languages),是指在幼兒腦部發展過程中, 有一段語言發展關鍵時期。此假說認為,在這個階段學習語言效果最佳,然而此觀點缺少足夠證據,且此時期長短仍無定見。

英語真的越早學越好嗎?這個問題在語言教學領域中至今沒有定論,若要找出早期學習英語的優勢,目前能確定的是,孩子在口音上的模仿能力會更強。筆者分享了自身經驗,在大兒子1歲半時我們全家移居美國,3歲半上美國幼兒園,在這之前他一句英語都不會講。等他5歲上大班時,他已經能跟同學用英語流暢溝通,口音也跟母語孩童差不多。我們在大兒子7歲時返臺,接受臺灣國小教育約兩年之後,他的純正美語口音逐漸消失,反而學會同學的臺式英語。不過,他的英語發音及聽力的敏感度上,確實比同齡的孩童強。

從我孩子的例子可以發現,其實,大孩子雖然在發音上比不上從小就接觸英語的孩童,但是他們的抽象理解力較為成熟,反而能運用先備知識(background knowledge),了解外語的抽象句法。因此,我從自己孩子身上,以及超過20年的英語教學經驗來看,只要孩子有學習意願,任何時間都是很好的開始。

特別是,閱讀力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如果孩子沒有隨著年齡同步培養閱讀力,當他們升國中,可能只看得懂小學程度的英語書,而這種內容對他們來說卻很無趣。可是,若讓他們看符合心智年齡的英語小說,受限於字彙量及閱讀速度,恐怕他們沒翻幾頁就放棄了!

因此越早進行英語共讀,越早奠基孩子的英語能力,對於他們未來的英語閱讀絕對是好處多多。當孩子能進行共讀,以我家孩子來說,從7個月能坐穩開始,我就開始用中英語故事書進行共讀了。在家要營造充足的英語學習環境, 對多數家長來說有點難,但,從閱讀開始,是最容易起步的一環。家長可以善用影音 CD 等資源與孩子進行英語故事共讀,只要持之以恆,英語閱讀力一定會有所成就!

找到閱讀樂趣是親子英語共讀的優勢,就是隨時隨地可以輕鬆執行。爸媽可以跟孩子去圖書館尋寶找好書,聊聊書中趣味,遇到不會的字詞,一起查字典討論學習。有別於學校的閱讀教育,與家人的英語閱讀可以很輕鬆,不需要為了答題而學習,而是在閱讀中享受樂趣。

親子共讀,其實就是與孩童互動並開啟對談。在你來我往的對談過程中,比起靜態單向的閱讀,共讀更有助於活化孩童前額葉,進而提升認知及語言能力。因此,家長可以把握以下3大原則,與孩子一起共讀:

1. 閱讀前:帶孩子觀察讀本封面,讓孩子透過書名及書封,預測故事情節,或是簡單跟孩子聊是否喜歡這本書的封面圖畫。

2. 閱讀中:利用書中的圖文跟孩子討論劇情,適時觀察孩子是否理解故事。

3. 閱讀後:與孩子聊聊對這個故事的感想,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語言學習從來就不是贏在起跑點就好。要走得遠、維持得久,才能看見成效。許多家長抱怨臺灣的英語環境不夠好,卻忘了自己能給孩子的資源其實很多。在孩子能開口說話之前,他們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而這 些語言輸入的最佳來源,就是從大量的閱讀開始!

(此篇文章摘錄自:劉怡伶Daphne老師著作《用親子共讀,玩出0-12歲英語力》

分享這篇文章

猜你適合
# 英文繪本師資培訓班
# 兒童教育師資證照相關課程


找出你的本命色!綻放專屬於你的色彩魅力

找出你的本命色!綻放專屬於你的色彩魅力

紅色代表熱情、藍色代表憂鬱、綠色代表平靜、黃色代表溫暖,各個顏色代表的感覺不一樣,當五花八門的顏色搭配在一個人身上時,給人的第一印象感受也不盡相同,這就是色彩的奧妙,也是魅力的所在。

形象色彩學老師Ida表示,色彩可以搭配出不同風格的造型,每種顏色要追求的美感平衡,並利用顏色特性去營造出形象風格,畢竟色彩給人是最初的第一印象,「當一個人朝你走了過來,他的穿搭、臉部輪廓都只能看出個大概,但顏色搭配卻相當顯眼。」這也就說明了,色彩對一個人的造型風格有多重要!

其實,不只是個人造型穿搭,舉凡各式用品、環境空間、生活設計等顏色的搭配都很重要,Ida老師舉例說明,像是一間餐廳,如果把用餐環境牆面都漆成大紅色,很容易讓人感受到心浮氣躁,甚至有點火爆感,除非餐廳希望顧客不要久坐,不然大面積使用紅色牆面很容易留不住顧客,這時如果可以改成藍色、綠色或大地色系,就會給人比較平靜、穩定的感受。顏色帶給人的心情與心理會有很多不同的感受效應,想要透過顏色來改變個人形象、營造討喜的設計,不得不去瞭解色彩心理學。

當顏色裝扮在臉上時,呈現出來的效果不單只是好看或不好看,更重要的是整體的感受。當然,顏色在身上的展現不只有彩妝,還包括了服裝、飾品、髮色等,Ida老師在文大推廣終身學習中心開設的「穿搭形象美學-找出你的本命色」課程,會教你色彩的特性、色彩搭配練習與實作、色彩敏銳度與配色,並且透過不同色布在學員身上比對、襯色,幫你找出屬於你的本命色,讓你知道適合自己的顏色有哪些、不適合自己的顏色可以如何搭配輔助,藉由學習色彩的特性,讓你可以增加魅力、展現自信。

分享這篇文章


當古典音樂遇上流行歌曲!聲樂老師教你歡唱卡拉OK

當古典音樂遇上流行歌曲!聲樂老師教你歡唱卡拉OK

在節奏明快、音色響亮的電子琴伴奏聲下,俐落地拿著麥克風,隨著歌曲旋律起伏,歡唱出有力道清亮的歌聲,這堂長春歡唱卡拉OK班很不一樣,古典鋼琴與聲樂雙主修的黃麗惠老師,用聲樂的專業教學法來教導長春班的銀髮朋友歡唱流行歌曲,從歌唱基礎技巧、歌曲演唱要領到音樂欣賞,雖是銀髮長春班卻有如大學音樂系課程程度扎實。

比利時音樂教授等級的師資

畢業於比利時列日皇家音樂學院,有著比利時教育部核准的鋼琴與聲樂教授資格的黃麗惠老師,在比利時任教多年後回到台灣,先後在大專院校、社教館等單位任課教學數十年,目前在文大推廣長春中心開設歡唱卡拉OK班。

黃麗惠老師表示,自己雖為鋼琴與聲樂教授,但對音樂的喜愛相當多元,覺得音樂就是讓人享受其中,古典音樂曲高和寡是事實,她想用自己的教學方法與理念來教導學生懂得欣賞音樂、喜歡歌唱,流行音樂就是最普羅大眾,且最輕易近人的音樂形式。

扎實的卡拉OK教學

不同於其他坊間銀髮長春的卡拉OK班,大家一同唱唱歌、聊天交朋友,在黃麗惠老師的課堂中,上課前10分鐘要先做暖身運動,讓身體動起來兼開嗓,因為唱歌就是一種全身運動,要先暖身讓身體活絡才行;接著老師挑選好教學的歌曲,以兩周教完一首歌的進度教學,從歌唱的基礎技巧,教學生共鳴、發聲、簡單樂理,接著教演唱要領,國台語歌曲的結構分析、滑音轉音抖音與真假音轉換、尾音收音、哭腔、氣音的運用,以及麥克風的正確使用,如何搭配卡拉OK伴奏演唱、舞台演唱投入情境等,讓長春的朋友們直呼好像在大學音樂系上課啊!

除此之外,黃麗惠老師很熱情的分享了音樂賞析,每堂課最後她會精選出世界各國名家演唱的影片欣賞,帶領學生認識各國的音樂家、流行歌手,增加音樂知識,提升音樂的鑑賞能力。

活潑學習又不失專業教導

黃麗惠老師的教學原則就是,在活潑有趣的教學模式下,讓學生真正可以學習到唱歌技巧與音樂深度,很多初次嘗試的學生可能上了一堂課之後就打退堂鼓,黃麗惠老師說她不會覺得失落,因為學習歌唱音樂這件事情,就是個人喜愛的取捨,有的學生喜歡輕鬆玩樂型的課程,有的喜歡認真的專業指導,每個老師風格不同,會吸引到的學生類型也不太一樣。

在文大推廣終身學習中心開課超過3年,雖不算資深,但也累積了一票死忠學生,跟著黃老師認真學習歌唱,打好音樂基礎,也因此累積了音樂鑑賞的能力,對於想要學習卡拉OK的長春朋友來說,能夠找到一位音樂路上的良師益友,一起聆聽不同文化層次的音樂,可真是一大享受呢!

分享這篇文章


開啟你的自然觀察,感受大自然療癒力

開啟你的自然觀察,感受大自然療癒力

當我們懂得慢下來、停下來觀察,才看見自然萬物的美與獨特。在逐漸領略每個生命獨特性的同時,我們開啟了與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的溫柔對話,並與自然連結,感受到大自然療癒的能量。

所謂「自然觀察」並不只是「知道」一朵花、一棵樹或一隻鳥的名字,而是用「發現」的眼光去欣賞它(牠)的獨特與引人之處。當您採用一種新的觀點與視角,那些過去被您「視而不見」的事物,頓時散發出神奇光彩攫住你的目光,像是來自於自然山林的邀請,為您的生活帶來禮物與祝福。

為什麼要做自然觀察?

透過自然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許多生命的獨特與有趣之處,發現每一個生命都不是獨立存在,有的彼此競爭、有的相互依存,卻在這錯綜複雜間構築出各種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有許多物種看似相同,但越細看、越琢磨就越能分辨細微的異同之處;即使是同一種植物,四季的展現也可能全然不同:嫩芽、展葉、花開、變葉或落葉休眠,需要透過長期觀察與記錄,才能夠感受到植物順應季節變化的生命智慧。

融入五感體驗的自然觀察

我們經常不自覺地眼見為憑,但過度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停留在認知的層面,有時候反而忽略了許多生命也是有感受的、心靈的層面。許多人習慣以相機、手機來拍攝留影,以為「拍到」就是「看到」了,卻很容易淪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嚐而無鮮、嗅而無感、觸而不覺」的無感之境。真正的自然觀察,不是只用眼睛觀察,還要開啟我們身體各種感官去體會,感官甦醒了,就會發現許多的驚喜就在生活週遭!

視覺:請暫且放下相機,單純地用眼欣賞,除了看見了植物的花、果、葉、樹形以外,我們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它們的姿態,有幾種做法:

✧     躺在地上「仰望」大樹的樹冠層、欣賞樹葉透光色澤上的變化

✧     蹲下「側看」大樹根系如何漫延開展,發現它們常常比樹冠層還要寬廣。

✧     透過放大鏡等工具,想像自己是一個拇指人,用「微觀」的方式,發現小宇宙的大不同:葉子上的氣孔、葉脈、紋理、絨毛、或是附生在植物表面的苔蘚或小昆蟲、及蟲卵等,相信會讓你發現清晰又立體的全新視界。

✧     站在地形的高處或靜處自然角落,用一種「宏觀」的視野,去欣賞自然的全貌、感受生命之網的連結。

嗅覺:嗅聞植物的花朵、搓揉植物的葉子,好多好多的氣味啊!像常見的薄荷、樟樹、到手香和各種香草植物,都會為我們的鼻腔帶來清新或是刺激的感受。

聽覺:生活環境中充塞著喧囂之聲。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各種移動式宣傳廣告吆喝聲,迫使人不自覺地關起耳朵,對外界充耳不聞。走進自然野地,鳥啼、蛙鳴或蟲聲唧唧,還有山羌、松鼠等動物的叫聲,將開啟聽覺甦醒契機,讓你有意識地循聲探查那些隱身荒野、只聞其聲未見其影的動物們。請仔細聆聽這些聲音在傳遞著什麼訊息,是求偶、覓食、呼朋引伴或是宣示領域的警戒聲呢?熟悉並辨認牠們的聲音,除了可以猜出本尊是誰,也能瞭解牠們當時的狀態。

味覺:野地裡四季都有大自然的饗宴。如人們熟悉的構樹、桑椹或懸鉤子,更有許多不知名的植物果實,會用它誘人的色澤或香氣邀你一親芳澤。但請別忘了,許多動物已等候多時,請少量採集、淺嘗即止。植物以果實邀請小鳥、松鼠和獼猴等各種動物來吃流水席,並藉由牠們把種籽傳播開來。守在結實纍纍的大樹旁,就有機會一睹許多動物的風采。

觸覺:你曾經撫觸各種植物的葉子嗎? 它們多樣的質感,可能會讓你大感驚奇。一般榕樹的葉子很光滑,川七摸起來有肉肉的質感;構樹葉子有細絨毛,桑樹的葉子摸起來像紙張;二葉松是細長針葉,仙人掌的葉子則是針刺狀;山野小徑常見澀葉榕或菲律賓榕,葉子就像磨砂紙一般粗糙,先民會利用它來磨光器物呢!

<BOX> 自然觀察的提醒

我們做自然觀察的同時,也向大自然學習。抓一隻蟲子、摘一朵小花,看似無關緊要,每一個當下請自問:「有必要嗎?」

請記住!我們面對的是「生命」,我們介入愈多、干擾也愈多。自然觀察,除了物種的觀察與記錄,也試著將心比心,對每一個生命的處境感同身受。

(此篇文章摘錄自:黃香萍、詹立筠、莊燿鴻老師著作《啟動自然療癒力》

分享這篇文章


婚禮裝置藝術:打造通往幸福的花橋

婚禮裝置藝術:打造通往幸福的花橋

因疫情影響打亂了H跟M的結婚計畫,緊急訂定了2月19日舉辦婚禮,找到了Bonbon-wedding池文宗老師設計婚禮現場布置,通常這種臨時場,是預約不到大師等級的池老師,只因為2月19日是池老師的生日,每年固定給自己的休假日,但卻在新人的強烈拜託之下,今年破例生日上工。

從兩人的愛情故事說起,談及理想中的婚禮模樣、喜歡的色系、想要呈現的氛圍、搭配的鮮花種類、花藝布置與配件,透過多次溝通與討論,最終定案以兩位新人喜愛的梔子花為基底,搭配日本進口粉紫色大飛燕、淡粉紅流沙玫瑰與煙燻紫色的豌豆花,造型以結構方式固定,呈現自然風格,婚禮會場入口裝置設計以斜角構圖,增加空間透視感,帶著弧度的樹花與微彎花柱,象徵著兩人互相依偎、嚮往與呵護的意境。

婚禮裝置藝術就是為決定攜手共結連理的兩人,打造一場理想中的夢幻婚禮。池文宗老師表示,過去台灣婚禮布置大多使用印刷背板供新人與賓客拍照,現場利用真花與假花或人造花搭配點綴,然而池老師的婚禮裝置藝術強調的是運用大量鮮花,不論室內或戶外婚禮場地,從空間設計概念出發,打造出浪漫與夢幻交織的婚禮會場。

近幾年因為韓流影響,連婚禮設計也走韓風,池文宗老師表示,韓系婚禮布置設計著重精緻與自然,大量運用花藝技法中的「撒」,營造出空氣感,並且重視鮮花顏色搭配與比重,較能呈現出整體花園的氛圍。若喜歡美式風格的婚禮,則會讓鮮花的擺設更為狂野奔放,歐式則多以單一品種花朵營造鄉村風格的設計。

大量運用鮮花的婚禮裝置是一場跟時間賽跑的設計,池文宗老師說,在與新人完成溝通討論後,自己會先繪製出手繪稿,讓新人對布置的畫面有初步概念,確認之後,挑選花的形狀、顏色、花面大小、比例,再針對場地、空間配置、動線設計,甚至考量新人身高體型等各種情況下量身定做,直到婚禮前3天的前置作業,用一種「搶時間」的速度把鮮花架構布置完成,當鮮花送到工作室的那一天開始,設計師就是鮮花保母,舉凡室內控溫、修剪、噴水,為的就是要維持鮮花最美的樣子,直到婚禮當天,再將前置的作品移至婚禮現場組裝完成。

然而,夢幻般浪漫的婚禮布置,瞬間燦爛,給人留下的美麗驚艷,給新人與賓客最華麗美好的3小時,婚禮結束之後,礙於婚宴會場因素,就得迅速拆離,池文宗老師說,當下真的會捨不得,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就如同璀璨的婚禮之後,新人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才正要開始。每一場婚禮布置,都是設計師的寶貝,它們提供了最完美的婚禮呈現,就等於達成了階段任務,再美、再不捨都得拆,只能用照片、影像與記憶,記錄留下。

婚禮裝置藝術設計師,是婚禮布置的魔法師,池文宗老師也提醒,想要進入婚禮布置產業的學習者,要有一些心理準備,從事台灣的服務業藝術創作業者必須保有著良好的創作熱情,但也無奈的必須要被比價和利用。回歸到創作設計原點,設計師們還是希望能保有一點希望的空間、一點創作的夢想,在每一場即將進行的婚禮前一夜能夠充滿熱情,每一對新人的愛情故事都不一樣,但當新人們選擇走入婚姻,通過幸福的花橋,走進屬於兩人的專屬世界,幸福氛圍就得靠設計師來打打造,透過愛情的故事延伸,搭配場地空間呈現的藝術感,仰賴著設計師累積的藝術美學、色彩搭配與細膩觀察,一點一滴的在婚禮場地中完美呈現,給新人與賓客最美的一夜。

分享這篇文章


站在廟宇上的藝術家!泥塑剪黏工藝匠師

站在廟宇上的藝術家!泥塑剪黏工藝匠師

頂著烈日,腰間綁著工具,沒有時間去擔心懼高,只能專注於眼前的工作。站在傳統廟宇上的藝術家,也是泥塑剪黏工藝的創作者。「我們也算是靠天吃飯,只有天氣好的時候才能工作,但天氣好,就是熱,那種熱是一站在屋頂就會讓你的汗滲透內衣褲的熱度。」剪黏工作,靠的是手藝、創作、美感,更重要的是韌性與耐力,不只考驗動作重複性高的耐性,也考驗站在屋頂工作的忍耐力。

畢業於台藝大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的黃拓維老師,從2011年從事剪黏工藝到現在,已經是國家文化部登記有號的傳統泥塑剪黏類匠師,約3、4年前開始在台北大稻埕開設剪黏體驗課,讓有興趣或喜歡傳統工藝的民眾可以認識這個常在南方建築中看到的裝置藝術。

台灣傳統泥塑剪黏工藝自清領時期傳入台灣,普遍見於中國南方建築體系中的建築裝飾,宮廟屋頂上的戲齣人物,祥瑞走獸以及花鳥圖騰之中是我們熟悉不過的日常風景。相較於平面的西方馬賽克藝術,東方的泥塑剪黏工藝以靈活的裝飾面積與豐富的立體感為重要特色,台灣的泥塑剪黏工藝相較於發源地中國南方,更完整保留了歷史脈絡軌跡,開枝散葉,形成了豐富且多元的樣貌。

泥塑剪黏先從灰土初胚製作開始,再雕塑出細胚後上色、安裝,再以窯燒固定顏色的磁碗敲破,利用鑽石刀、剪鉗等工具把敲破的磁碗剪成具有弧度的形狀,再黏著於人物花草等泥做上,做出花瓣、羽毛、人物衣折等造型。黃拓維老師補充說,通常廟宇使用的顏色約有19種,師傅必須從既定有的顏色中去搭配,像是,綠色只有4種,要做出葉子變化,也只能從這4種來配色。圖案方面也必須遵從典故講究,例如:三王圖就一定是牡丹、鳳凰、麒麟;錦上添花,就是錦雞、大象跟菊花,不能任意更改圖案。

「從事古蹟修復所堅持下去的是靠成就與熱情,特別是看到原本破損的裝飾,經過修復之後重新展現美貌,對每一位執行的師傅來說,都會有打從內心感到的喜悅。」除了廟宇或古蹟修復製作之外,黃拓維老師也會利用剪黏藝術進行創作,跳脫傳統藝術廟宇的限制與圖案,可以在造型圖騰或顏色上大膽創作,像是近期執行了故宮南院的創作,就是運用了剪黏工藝所完成的。

黃拓維老師說,傳統工藝之美,是應該被好好保存下來的,不管是去認識、去欣賞還是去做,只要對這項工藝付出,就可以讓傳統美學再多保留一點,有興趣者,可以試著體驗,想要從事這項工作者,少說10年,甚至超過10年才有機會被稱得上「師傅」,但不管別人對你的稱呼為何,能夠保留傳統藝術的工藝技法,再微小的努力都值得。

(照片提供/黃拓維老師)

分享這篇文章


學習速度超精實!快速獲取證書進修課程

學習速度超精實!快速獲取證書進修課程

疫情改變了世界運轉,也更新了學習模式,只要幾天學習日,經過密集學習與認證考試,就可以獲得國外協會證書,「日本TUA Plus One酒精墨水藝術導師證書班」、「韓國KCCA Incense All Master Class線香認證課程」只要1天學習日、「韓國CLAB烘焙蠟燭師證書班」只要2天學習日,都是最精實課程的代表!

王翠華老師目前是「韓國CLAB烘焙蠟燭師證書班」的認證師資,她自身學習經驗:2年6次,台北飛韓國,取得12張韓國蠟燭、裱花等專業協會證書。

「在學習過程中,我更在意我可以得到什麼?這些內容是不是可以讓我自己再提升,讓我的眼界更高、視野更廣。雖然很老套,但我覺得投資自己是最不吃虧的行為,因為不知道這個技術何時會用到,所以隨時準備好,保持最好的自己。」這是翠華老師不斷進修的動力,在疫情期間無法出國,她選擇回到學校進修,報考了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碩專班,她希望自己的教學是言之有物,不單純只是技術滿滿,更要學識豐富。

翠華老師從手工皂開始她的手作路,不斷製作的過程中,看著方方塊塊的手工皂想著:還能把它變成什麼模樣。開始學習造型創作,把花藝、烘焙的技術融入其中,特別是擠花技巧,翠華老師說,烘焙蛋糕的奶油擠花跟手工皂的擠花力道、手腕轉動方向完全不同,從設計圖繪製開始到動手製作,一座座仿真的手工皂蛋糕花誕生了。

不滿足於單純創作技巧的翠華老師開始尋找國外的學習技法,美國的擠花比較偏重厚實的奶油花,韓國擠花追求的是仿真花朵的細膩,選定了方向就從韓國技法學起,直接起身前往韓國學習,找了課堂隨行翻譯,一對一的課程教學,翠華老師說:「那時還沒有新冠疫情,一年飛去韓國2~3次,每次至少待滿1週,從早到晚排滿課程,每天都在上課、拿證書。」很充實,但也很孤單。特別是下課時走在韓國街道上,人生地不熟,翻譯又下班了,只能一個人去闖蕩,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手上提著大包小包的蠟燭作品,被路人詢問是去哪學的、怎麼這麼厲害,雖然語言不是很通,但內心的滿足與喜悅不言而喻。

礙於疫情,現在的學生很幸福,不用直接飛韓國或日本、不用額外花錢找翻譯,只要在台灣課堂就可以快速完成課程學習,並申請辦理韓國或日本協會證書。密集精實的學習時數,教學內容不打折扣,小班教學更能讓老師親自指導,學習後由專人辦理申請證書,獲得證書後即可開班授課,不論是體驗休閒興趣、培養第二專長、準備斜槓或創業,時間就是金錢,迅速有效率的證書取得課程,絕對是精打細算學習者的新選擇。

(照片提供/王翠華老師)

分享這篇文章


廚房本草食材如何做為美力藥引?

廚房本草食材如何做為美力藥引?

文 /  徐玟玲老師

我的血脈裡可能流動著中醫師祖父那種以同理對方為前提、以導引為方法的治療本能。從「美術老師」到「藝術治療師」的過程裡,運用藝術媒材時總會觸發的心理作用,讓我回憶起祖父為病人配伍的藥方裡,常會放一味作為「藥引」的藥材,來導引整帖藥材往體內重點部位發揮藥效。於是,我發現,一個藝術媒材,如果透過它本身的性質或被賦予意義,能喚起某種特定力量來導引創作發生療癒,它將是一個「美力藥引」。

Continue reading “廚房本草食材如何做為美力藥引?”

魔術 X 手作|生活裡愛「藝」起!用藝術陪伴!

魔術 X 手作|生活裡愛「藝」起!用藝術陪伴!

「你喜歡如何被陪伴呢?」適逢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陪伴照顧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生活距離更加靠近,心的距離更要好好親近經營。透過居家藝術媒材的創作體驗,在藝術裡我們學習「好好伴」,在這裡有藝術、有魔術、有陪伴、有你、也有我,在藝術創作的魔法裡,一同看見居家照顧陪伴的「心」可能。

Continue reading “魔術 X 手作|生活裡愛「藝」起!用藝術陪伴!”

美感365 | 不敗的阿嬤 印花 Floral Print時尚穿搭Tips

美感365 | 不敗的阿嬤 印花 Floral Print時尚穿搭Tips

印花 (編按):在選擇印花的穿搭概念,其中一個就是混搭。印花是相當搶眼的混搭視覺,是比較大膽的設定,也是一種關於「自我」的主題展現。像是有名的高級時尚品牌普拉達(Prada)創辦人 繆西婭·比安奇·普拉達(Miuccia Prada) 便是知名的混搭女王,特別擅長用Rich & Poor的對比精神來強調實用主義至上的表現。

在她的女性主義世界,僅有美是無法進行革命的,展現真實的輪廓會比世俗之美來得更有意思。有機會你也能嘗試透過印花與混搭的設計來換位思考,如果是你會怎麼透過穿搭表態「自我」呢?

Continue reading “美感365 | 不敗的阿嬤 印花 Floral Print時尚穿搭Tips”

美感365 | Combo Outfit 如何作出混搭風格?

美感365 | Combo Outfit 如何作出混搭風格?

混搭 (編按) 「混搭」是近年相當受歡迎的穿搭法,這個方式不只能特別強調個人風格,也能將以前收藏的服飾再次拿出來作為穿搭元素。IG上常看到的#OOTD (歐歐踢低),不只表示『每日穿搭 』的意思,更表示為『過季混搭』的代號。

無論是外婆衣櫃裡的小碎花洋裝,還是老爸的帥氣飛行外套,都能透過混搭成為『OOTD衣物』。是不是覺得環境友善的過季混搭時尚其實還挺環保的呢?如果再加上每年Pantone代表色,例如2021年度代表色為「極致灰」(Ultimate Gray)和「亮麗黃」(Illuminating),只要在小配件、指甲油…等小細節加上這兩款既沉穩又綻放活力的顏色,除了代表嶄新一年美好的開端,也能順勢搭上流行列車呢!

Continue reading “美感365 | Combo Outfit 如何作出混搭風格?”

美感365 | Combo Outfit 冬裝正式場合服飾密碼

美感365 | Combo Outfit 冬裝正式場合服飾密碼

美感365 編按 : 有關冬天聚會場合的穿搭術你知道嗎?不管是剛步入社會的新鮮人,還是已經打滾一陣子的上班族,有時也需要參加一些正式場合的社交活動,聚會場合將決定你「今天該怎麼穿」,這些雅痞紳士、名媛淑女們又都怎麼穿搭呢?快來看看Anly老師的美感365,冬裝正式場合穿搭技巧。

Continue reading “美感365 | Combo Outfit 冬裝正式場合服飾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