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這個世界上工時最短一週35小時不加班,每年假期最多,人們率真任性與我行我素,特立獨行奉行個人主義,面對時間又經常遲到不守時,然而卻造就了這個同時擁有浪漫主義與強大科技的國家,還能在藝術、音樂、建築、文學都遙遙領先,受到世界認可。在旅遊上,巴黎是世界的浪漫之都,法語更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台灣人越來越多人想一探究竟,那麼,法國與法語究竟有什麼魔力?但很少人知道,學習法語不是為了具備競爭力,也不是為了工作,而是去圓夢,放手去做自己要的事,讓自己成為獨特的人,充滿自信與優雅。
文 / 張列夫老師
ILI國際語文中心的法文老師-張列夫Alex,本身研究歐洲多年,在法國讀博士,也在各機構與大學教授法語,旅居歐洲寫作,喜愛法國文化的任性與精緻,樂於分享法國人精神,認為藝術與生活是密不可分,更能啟蒙教育與思想。
很多人都問學法文有什麼好處?
其實學習法語不會讓你找到更好的工作,也不會讓你致富,而是會讓你花費更多。
因為,你將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在音樂會跟畫展上,你將會用更少的時間去工作,而是去陪家人,或是去旅行,去感受生命,去愛一切人事物。Édith Piaf說過:「aimer aimer aimer. 」(去愛、去愛、去愛)。去愛才是幸福的,被愛不是。因為被愛的人只是在所謂的輸贏上覺得自己佔了上風,但是只有自己去愛,才是擁有一個真正的靈魂。
學習法語能帶給你的人生:
1)深度理解法國文化:十七世紀,法國是歐洲最強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巴黎成為文化搖籃,貴族間迅速將法語傳播至歐洲各國,甚至俄國上層社會也流行法語,大文豪托爾斯泰Lef Tolstoi 在《戰爭與和平》就描寫了這一現象。之後法語成為全球外交場合語言。
2)聯合國官方語言:承上,法語素來有「外交官語言」之稱,在於其語言結構時態(le temps er la mode )既複雜又精準而不落俗,還有許多俗語與特例,使說話者既可以引用典故、雙關,同時又能表達特殊效果。法語發音與連音規則使其優雅好聽,使用者往往被聽閱者認為其受過高等教育令人信服。
3)全世界最多國家使用的母語:雖然法語使用人口只有3億多人,但是以法語為母語的使用國家高達50國,跨越時區12小時。中文雖然有14億人使用,但是95%的華人都住在中國,母語使用國別不到5國,跨越時區3小時。英文雖然是全球語言,但是母語使用國別不到20國。

4)新思維-藝術的生活:即使生命中挫折,但是文化的新思維讓自己發光,其美麗的語言(la belle langue)如同莫里哀的語言(la langue de Molière),成為法語的同義詞。
5)回到自己最本初的狀態:聖修伯里的《小王子》,人最重要的不要忘記曾經是個孩子,浪漫天真的性格不應該因為長大而改變,因為孩子才能夠用心去看事物的本質,天真純粹的力量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資產。
6)多元主義:去理解任何人,不是只有一套標準去框架。所謂多元主義是社會應具備多元價值的意識型態,亦即各種價值不論其內涵為何,均應在社會中自由地表達。法國強調文化、藝術、人權尊嚴,還有《與眾不同》的可貴。
7)強大的教育科研能力:法國幾乎所有公立大學都排名世界百大,而台大是排名百大外,這一原因並非大學好不好考,而是法國每年在諾貝爾獎上表現亮眼,這使得法國大學科研指標遙遙領先,啟發式的教育、哲學精神與科研創新,並非台灣傳統考試教育制度能培養。

8)法國的社會福利:台灣自豪的健保總是被新聞一說再說,但是仔細看看法國的醫療保險完全免費,覆蓋全體人民。此外還能向外衍生各種福利是台灣望塵莫及的,據法國內政部統計,一個新生兒要花掉政府經費4000萬台幣。孕婦在產前可領到800歐元生育補助,有16週給薪產假,小孩出生後,每月可領500歐元,如果有三個小孩,政府還提供交通、購物優惠,法國光是補助生育就占GDP的3.8%。
9)來場法國的旅行:海明威曾說過:「如果你夠幸運, 在年輕時待過巴黎, 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 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而根據我的經驗,更能說:無論你幾歲,巴黎是你一輩子的朋友,這裡遠離壓力與憂鬱,因為這裡沒有貧富優勝劣敗與競爭,只有優雅的使用法語去認識法國的人文精神。
10)坐在左岸,記錄生命的美好:巴黎,這個藝術家們最鍾愛的城市,或許既是藝術之都又是墮落之城,它是浪漫的天堂又是迷人的地獄,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脫去俗世的外衣,當個真正的作家。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