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瞭解財務 : 創業者最常見的頭痛問題,就是到底該如何預估創業資金。預估過高,籌措不易;預估過低,捉襟見肘,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創業計劃書」的撰寫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完善詳實的創業企劃書,能拉近「創業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就以最常見的創業類別-餐飲業來說,開西餐廳還是開早餐店?這兩者的地點租金、裝潢費用、人力費用、原料成本截然不同,創業者必須很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才行,否則會影響到財務規劃的準確度。
文/侯秉忠老師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講師
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講師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臺灣創業生態系基礎服務整合平台創業諮詢顧問
瞭解財務
創業計劃書不是只有在創業前、為了申請貸款而寫,即使創業後,還是要隨時檢視、更新。與其說創業計劃書是為了要說服銀行或金主貸款給你,不如說是為了要說服自己。想成功申請到創業貸款,在財務規劃方面,就應掌握以下五大重點。
創業計劃書準備5大重點
- 創業者的信用:創業者、甚至創業者配偶的信用狀況,是銀行決定要不要放款、放款額度多高的重要因素。
- 借款目的:申請這筆貸款的目的為何?貸款的目的可能是為了研發新產品、擴充廠房設備、預備作為週轉金等等。資金用途如果不明確,或資金預計用途不符合政策性貸款補助目的,貸款申請不易獲准。
- 還款計畫:銀行最希望的還款方式,是「自償性貸款」,也就是說,創業者是拿營運的收入及獲利來償還款項。另外,還款計畫寫得愈仔細愈好,例如每年、每月預估的營收獲利中,可以提撥多少為還款金額?
- 還款保障:若有不動產作為抵押品,或申請獲得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保證,可申貸金額會較高,成功機會也較大。
- 企業展望:無論是營運模式,或是產品本身的市場潛力,都要能舉出各種論點與數據,來說服自己、說服銀行該項投資的展望極佳。
創業財務規劃階段重點
想創業,一定要預備週轉金,並請先做好最壞的打算。許多創業者因為過分樂觀,最後卻都因銀彈不夠,而敗下陣來。一般會建議創業者至少要準備6個月以上的週轉金會比較安全。週轉金除了能讓創業者撐過前幾個月知名度還沒打開、營運還沒賺錢的時期之外,更重要的是,萬一當應收、應付帳款之間出現缺口時,還能憑週轉金彌補資金缺口。特別是當生意慢慢上軌道後,營業額增加,當營運週期條件不變下,倘若週轉金額度沒有跟著增加,財務壓力也會隨之加大。
當創業者估算、籌措好創業資金,並且開始營運後,財務的規劃與調整,挑戰才正要開始。事實上,不同創業階段的財務規劃重點各有不同,簡略整理如下表:

創業財務管理的重要觀念整理
- 觀念1:不能以短期資金來支應長期用途
把短期資金 ( 例如因標會、短期銀行借款而來的資金 ) 投入在長期用途 ( 例如店面裝潢、機器設備投資 ) 上,會迫使創業者在還沒完全回收長期投資之前,就得開始支付短期資金的本利。所以最好的資金運用方式,還是以長期資金支應長期用途、短期資金支應短期用途,以避免資金周轉困難。
- 觀念2:營收、獲利不等於「現金」
很多創業者是因為「資金周轉不靈」,才導致許多營收表現不錯的企業「黑字倒閉」。所謂黑字倒閉,是指財報上並未出現赤字,營收、獲利都是正數,卻因現金流量不足而宣告倒閉。切記,公司不賺錢不一定會倒閉,公司沒有錢才會倒閉。
- 觀念3:想辦法儘快達到損益兩平點
創業前一定要先試著估算營業後的損益兩平點,也就是營業額必須達到多少之後,收入與成本相等,營運才能不賺不賠?對於創業者來說,愈快達到損益兩平點愈好,財務壓力才不會過大。但要如何降低損益兩平點?最快的方式,就是降低「不管賣出多少東西,費用都不會改變」的固定成本。倘若已經把能降低成本的部分都努力降低了,那麼還有另外一個方式,就是提高「客單價」。例:商店慣用的「加價購」就是明顯例子,或是餐廳加價附甜點、飲料等套餐方式。
- 觀念4:「快快賣、快快收、慢慢付」九字訣
以一家小型服務業來說,每個月都得向上游廠商進貨原料,加工成商品後,再出貨給下游通路或消費者。表面上來看,只有進貨、加工、出貨這幾個主要步驟;但仔細分析,進貨之後必須支付的「應付帳款」,以及出貨之後隔一段時間才能收到的「應收帳款」,這兩者期間的長短、及存貨售貨期間,會大大影響商家營運資金週轉的狀況。對於商家本身來說,應收帳款愈快收到愈好,應付帳款則愈晚支付愈好,但要如何達到「收快付慢」,就得憑藉企業的談判能力跟巧思了。
創業者一定要膽大心細,針對創業財務規劃,一定要有完整配套的想法及作法。如果有規劃上的問題,也可求助於政府之免費資源,以下單位均有相關免費創業資源及顧問免費諮詢服務,可供創業者充分運用。
-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圓夢計畫
- 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微型鳳凰創業貸款等單位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