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溝通 | 不見面的影響力:不見面溝通的用字遣詞方式

表達溝通 - 不見面的說話練習-抱怨式的請求讓人不舒服

表達溝通 (編按) : 溝通高手必須能依目的、情境、對象與場合等不同考量來選擇適合的措辭,當具備多樣的行為反應才能在遇到不同情境及時挑選合適行為的能力。理想的溝通應是一種平衡的狀態,這些能力需要長時間練習才能獲得。現實中需要面對的溝通情境相當多,有些話該說,有些話不該說,那又該如何說呢?

文章來源:王介安《不見面的說話練習:只用手機、簡訊與視訊,也會成就三分情的厲害溝通術》大田出版

範例說明

「你難道不能幫一下忙嗎?」

惠恩被同事質疑了。他覺得很不舒服,平常他也很熱情,也很願意幫忙,他也不是不幫忙,而是他沒有注意到同事需要幫忙。

「你難道不能幫一下忙嗎?」這句話聽起來,像是同事在抱怨!惠恩雖然過去幫忙了,但是惠恩心裡面還是有點不太舒服。

惠恩跟我討論到這個問題,他問我,碰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呢?

抱怨式的請求讓人不舒服

說話的能力,和用字遣詞的能力有直接的關係。當用字遣詞的能力沒有提升,表達思想的時候,第一時間常常抓不到正確的詞句來描述想法,讓溝通的效能變差。

更可怕的是,用錯詞句來描述想法,還會造成別人的誤解。

在很多的溝通情境當中,某一些話該說,某一些話又不該說,這真是折騰我們的腦筋。

我跟惠恩說,現在請你想像一個狀況,在一個吵雜的教室,班長走進來,跟同學們宣布一件很重要的事。

「各位同學請注意,請記得明天上課要帶老師上次交代的作業。」

結果第二天,有些同學沒有帶作業。

我問惠恩,為什麼會這樣呢?他說,因為大家沒專心聽啊!
是的,我們把當時的狀況改變一下,一樣是一個吵雜的教室,班長走進來說:

「各位同學請安靜,現在請大家安靜一下,我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班長還刻意地停頓了一下才繼續說:

「請記得明天上課要帶老師上次交代的作業。」

結果全部的同學第二天都帶了作業。

因為我們透過了不同的用字遣詞與方法,讓對方的專注力提高了。
我請惠恩再想像一個狀況,一個業務員在大賣場推廣廚房清潔產品:

「非常好用的清潔劑,可以讓廚房變得更乾淨。」

這樣說的成效非常有限。我問惠恩,你會買嗎?他說,可能會。

如果這個業務員換了一個說法:

「想讓廚房變得更乾淨嗎?這個清潔劑真的非常好用。」

你會不會比較被吸引?惠恩說,會的。沒錯。業務員換成後面這一種說法,來看的人的確變多了。

然後,他再換一種說法:

「想讓廚房變得更乾淨嗎?這個清潔劑,不僅非常方便,還是天然環保的。」

不僅來看的人變多,並且開始有人購買。

以上都是我們曾經做過的實驗,實驗中很清楚地顯示,當用字遣詞改變,造就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惠恩點點頭,他笑了。

分享這篇文章


文章來源:王介安《不見面的說話練習:只用手機、簡訊與視訊,也會成就三分情的厲害溝通術》大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