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 X 手作|生活裡愛「藝」起!用藝術陪伴!

「你喜歡如何被陪伴呢?」適逢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陪伴照顧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的生活距離更加靠近,心的距離更要好好親近經營。透過居家藝術媒材的創作體驗,在藝術裡我們學習「好好伴」,在這裡有藝術、有魔術、有陪伴、有你、也有我,在藝術創作的魔法裡,一同看見居家照顧陪伴的「心」可能。

文 /  紀昀 藝術治療師、鄭凱文老師

簡介居家藝術輔療基本概念

在了解居家藝術輔療的基本概念之前,我們先來談談藝術治療是什麼。藝術治療是結合「視覺藝術」和「心理治療」的助人專業,個案在藝術治療中進行包含但不限於繪畫、拼貼、雕塑等多元藝術創作,藝術治療師藉由藝術媒材、創作歷程、藝術作品,引導個案探索自身內在感受、增加情緒管理、促進自我覺察、發展人際社交、提升注意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協助個案促進自我轉變與成長、人格統整及潛能發展。

對我而言,藝術創作就像是一面鏡子,能映照出創作者當下的處境,幫助創作者去觀看、照見自己的身心靈狀態,創作者可以透過創作的歷程與作品去洞察自身存在議題,並經由藝術去擁抱多元的可能性及生命意義。我在藝術治療專業學習的過程中,經驗到藝術過程和創作所帶來的療癒力量,藝術幫助我沉澱心靈,讓日常生活的哀傷、煩憂、恐懼、憤怒及煎熬,在充滿包容與想像的創作空間中宣洩、淨化與昇華情緒。所以,藝術可以幫助個體在情感上以較不具威脅的方式,透過經驗創作的歷程,真實的與內在自我接觸,而作品就像是容器,能承接創作者的情緒,涵容、關照創作者的思想與感受。

藝術不僅能協助創作者覺察自身的身心狀態,藝術亦可成為個人心靈願望或心願的寄託與表達。有許多人會藉由手作禮物向親朋好友表達祝福,在手作過程中,重複性的動作可以讓人保持專注,並將祝福的心意製作進作品當中,人們期望自己的手作成品,能夠像信物般守護想要贈予的對象。例如,我自己在手作種類的喜好上,最喜歡的是羊毛氈或編織等容易上手的媒材,我特別喜愛織物獨有的溫暖、柔軟、厚實的質感,而織物對於人類來說亦是一種「保護」、「庇護」的象徵,能帶給人安心、撫慰的感覺,在布料上透過絲線的縫合與修補,似乎也象徵著「修復」、「連結」的意涵。 從上述藝術治療的說明延伸來討論居家藝術輔療,居家藝術輔療指的是由居家陪伴者(或稱居家照顧者)於居家場域中運用藝術媒材,藉由藝術創作活動對被照顧者進行有品質的陪伴。居家陪伴者與被陪伴者透過藝術創作來達成交流理解與關係促進,亦增進兩者之生活樂趣及生活情感抒發,乃至於透過藝術創作活動進行身心功能調適和復健等目的。實務上依居家陪伴者與被陪伴者之個別化需求而定,並依居家場域現況進行彈性調整,並無制式化的實施方式。居家藝術輔療的陪伴者除了要對創作媒材具備基本知識,並有實際的藝術創作經驗外,更強調應擁有真誠、同理、關懷的態度與有品質的陪伴關係。

常見居家藝術輔療媒材介紹

居家藝術輔療之媒材不限於典型的藝術創作材料,只要是生活中易取得、具備可親近性、安全性佳之材料,都具備成為合適的居家藝術創作媒材的潛力,讓想像力與好奇心成為引路的雷達,才能激發創意促成心靈對話的空間。選用媒材的原則宜依據被陪伴者(創作者)的文化背景與肢體操作能力來決定,適宜的媒材選用可以幫助創作者連結自身的生命經驗,並透過創作來表達情緒感受或寄託生命情感心願,使得藝術創作成為陪伴者與被陪伴者關係連結的橋樑,此外,藝術創作的歷程與藝術創作的成品也都扮演了很重要的部分,歷程與作品同等重要且缺一不可。

以下列出可以使用於居家藝術輔療之媒材,但媒材使用的範圍不限於此,可多發揮個人創意來開發可用的居家創作媒材:

  • 線畫:原子筆、鉛筆、色鉛筆、彩色筆、蠟筆(粉蠟筆、水性蠟筆、油蠟筆、塑膠蠟筆)、軟式或硬式粉 彩條、炭筆、簽字筆、麥克筆…
  • 繪畫:水彩、廣告顏料、壓克力顏料、玻璃彩繪筆、彩色墨水、水墨顏料、陶藝釉料、油畫顏料、指畫膏、 布料染劑、油漆、彩色噴漆、浮水印、版畫顏料…
  • 塑形或雕塑:陶土、彩色黏土、紙黏土、麵包土、樹脂土、油土、軟陶、輕質土、麵團、石膏、環氧樹酯、 軟蠟、石膏繃帶、橡膠刻印…
  • 手工藝:花材、裁縫、木器、金屬板、串珠、羽毛、亮片、毛根、金蔥膠、熱縮片、沙畫、羊毛氈…
  • 回收物和自然物:資源回收物(舊衣、襪子、瓶罐、報紙、雜誌、紙箱、鐵盒、水果包裝等)、自然物(樹葉、花草、 貝殼、石頭、果實等)…
  • 紙類(和畫布):圖畫紙、色紙、牛皮紙、宣紙、水彩紙、雲彩紙、壁報紙、影印紙、西卡紙…
  • 創作工具:剪裁工具(剪刀、打洞器、美工刀等)、黏貼工具(膠水、口紅膠、保麗龍膠、白膠、雙面膠 等)、繪畫工具(水彩筆、洗筆筒、調色盤、橡皮擦、毛筆、海綿刷等)…

居家媒材作品範例介紹

  • 作品名稱:花草香氛陪伴襪娃
  • 作品說明:運用居家隨手可得的布料、毛線、毛球、毛根、緞帶、襪子、乾燥花草(薰衣草、金盞花與松木屑)等材料,製作成免縫版的陪伴襪娃,創作過程既簡單又療癒,幾乎所有年齡與類型的創作者都可以勝任的一件作品。藝術陪伴者在創作過程中引導創作者打開五感體驗去感受藝術媒材的趣味,例如布料繽紛的顏色、柔軟溫暖的觸感、不同花草的香味與觸感、製作娃娃連結童年回憶的訴說、邀請創作者在家中選定娃娃擺放的位子、透過為娃娃命名來了解娃娃連結的個人象徵意義等,都是陪伴者在創作過程中很適合用來引導的對話素材。而娃娃的成品也可以作為陪伴者與被陪伴者之間的過渡性客體,成為這段有品質的陪伴關係之愛的載體,陪伴創作者留存這段美好亦值得紀念的回憶。

認識居家魔術輔療

魔術輔療基本概念

「魔術治療」主要是藉由學習魔術的過程中達到訓練手眼協調、動作計畫、記憶力、精細動作、口語表達等技巧,並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復健的效果,也因為魔術的趣味性以及獨特性,讓學習的個案能夠忘卻復健的枯燥,並且提升自信心與成就感。

其實魔術的元素可以非常的生活化,舉凡硬幣、鈔票、吸管、繩子、橡皮筋等日常用品都可以是魔術表演的素材,不同的族群使用不一樣的媒介。

例如自閉症孩童可以藉由故事情節來增進他們口語表達的機會,中風病人則可藉由操作魔術道具來訓練精細動作,並達到生活獨立的成效,失智症長輩則可以藉由需要手眼協調、步驟記憶的魔術來延緩知能減退。 文章來源:https://link.medium.com/pmbtA1GEGqb

常見魔術輔療工具介紹

整體而言分成三大類,分別是生活魔術、手作魔術、道具魔術。

生活魔術大多使用生活常見的物品,例如鈔票、橡皮筋、吸管、硬幣、迴紋針等物件,材料容易準備、隨手可得,透過小物件創造大驚奇。

手作魔術主要透過一些書局能夠購買得到的物件,像是雲彩紙、道林紙、吸管、毛線、泡棉膠、彩色筆等,讓長輩在魔術手作的過程中,同時有藝術創作的機會,同時透過物件的外觀設計,也能增加表演的台詞包裝,也有更豐富的口語表現。

道具魔術則是現成的產品,優點是較為精緻,也都是已然成熟的產品,不過因為道具外觀較為少見,如果是帶領失智長者,可能較難從長期記憶提取,有時帶領起來會有一些挑戰性。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