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美在感情上很挫折,交往了兩任男友後就三十歲了。因為擔心超過適婚年齡,總是急著投入新感情,後來就找個可以的人嫁了。但是她結婚不到三年就離婚了,她心中很挫敗,想要放棄談感情,卻又受不了寂寞,於是一直處在害怕、孤單的焦慮中。 小美的表姊 恬恬在感情上也很挫折,兩個人在感情路上像在比慘的,常常聚在一起抱怨男友。但是今年小美發現恬恬的心態變了,雖然一樣單身,但她不再抱怨,反而有一種清楚的自信,有把握會遇到適合的對象長久在一起。
文章:人生教練 / 凱麟( 原文出處 )
不同態度,兩種結果
「是什麼原因,讓小美跟恬恬有了不一樣的改變和結果?」雖然他們都遇到類似的遭遇,但兩人卻以不同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感情挫敗。
人在感情不順時,時常會無意識地用抱怨和責備來對待伴侶,卻不知抱怨和責備只會更加破壞感情,結果就是讓彼此更討厭對方,走向分手之路。這種無意識的抱怨和責備,是一種所謂的「受害者」的心態,不但在感情不順時會出現,更會在每次分手的強烈痛苦中加深,將我們的心門越關越小,讓我們越來越難對關係敞開心胸。
現在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感情破產」,不自覺地繼續傷害著彼此。但其實大部分的人不是不願意誠懇,不是不願意打開心胸,而是怕極了那種失戀的強烈痛苦,所以才會一直被困在「受害者」的心態中。
以下是小美一直失敗的原因:
- 不敢相信對方 。
- 一直放大對方的毛病 。
- 沒有能力好好溝通 (所以感覺自己一直都在受害)。
改變思維:扭轉現狀
讓自己在關係中越來越好的兩個關鍵:
- 不再當「受害者」:
我們必須想辦法從失戀傷痛中真正恢復過來,才不會繼續用受傷的恐懼去抱怨、責備對方、破壞感情。 - 轉變成「照顧者」:
我們學著開始照顧自己的傷痛,也照顧伴侶的傷痛,那麼我們的心就可以逐漸不再擔心受傷害,而且會得到滋養,恢復健康。當你的照顧能量變得越來越穩固時,你的伴侶也就比較容易感覺到你的滋養,甚至回報給你滋養的能量。這樣一來,兩個人當然會更喜愛彼此、親近彼此。
這就是發生在恬恬身上的事。今年,在她40歲那年出現了一個轉機,因為她終於受夠了自己在感情上的挫敗,決心去尋求專家協助,結果發現自己在關係中完全是個「受害者」,她決心變成「照顧者」,認真學習去好好照顧自己的傷痛,也照顧交往對象的傷痛。所以今年她在交往時更有能力去照顧自己、照顧對方、讓兩人感覺到真正的滋養;後來即使覺得不合適,自己不但沒有太受傷,反而得到對方的欣賞。
你正在期待下一個會更好嗎?其實那些屢屢在伴侶關係當中受傷的人,也會繼續在下一任的關係中重蹈覆轍,如果還是無意識地用「受害者」的心態去對待彼此,怎麼能期待出現不同的結果呢?
擺脫受害者心態,才能走出傷痛。
人生教練 – 凱麟 Kai – Lin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