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認識自己 嗎? | 下定決心 走出生命的迷失地圖

在我16年來的心理諮商經驗中,發現90%以上的客戶都有「在生命中迷失」的困擾。有人不知道該如何快樂、有人工作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有人在伴侶關係中很憂鬱、也有人對父母長輩很煩躁,大家都過著品質很不好的生活。就算進了諮商室,有些人的心理痛苦會繼續,但有些人的生命就此轉變,他們的區別在哪裡呢?

文章:人生教練 / 凱麟 ( 原文出處 )

案例分享:靜明(化名)是區分這兩種人很好的例子,她剛開始是心理痛苦繼續延續的那些人,但後來卻變成了生命轉變的那群人。在別人眼中,靜明是個很有自信的中年女人,但事實上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她很受不了男友、也跟家人不親,時常覺得事事不順;但是她一直隱藏內心的焦慮,外人不知道她對生命非常迷失。有一天她終於跟交往了兩年的男友分手,心中再也受不了生活得這麼焦慮,所以就走進了我的諮商室。靜明在諮商時告訴我很多她的痛苦故事,我能體會到她被生命挫敗到了很絕望的地步。在她一段段的挫敗經驗中,我看到「失望」是她生命中最大的主題。

不過靜明來了三次諮商就放棄了,她以為來看諮商是跟我說說話,聽聽我的建議,然後她就會自己好了。所以當我告訴她:「只有好好去了解自己,才能夠在生命中找到轉機」時,她內心再次感到深深的失望,覺得自己已經受夠了苦,也沒有力量想去研究自己,隨後就放棄了諮商。

三年之後靜明再次跟我聯絡,因為她發現這三年來,她的生活還是在反覆的焦慮與迷失中;生活的煩躁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糟糕,她看到自己越來越焦慮,也越來越容易生氣。在那個絕望時期,她突然想起我對她說的話,看清楚了自己的狀況不會好轉。所以她決心不再浪費生命,告訴我她這次準備好了,要好好了解自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下定決心:轉變的關鍵

接下來的諮商很快開始發生效用,靜明不再只是抱怨生命的愁苦,她很努力地在諮商室中研究自己的個性,探索「失望」這個情緒如何影響自己,而且主動與我討論她生命中的難題,特別是在她對生命的迷失感,還有對關係的渴望與不安全感。果然,在靜明的「心理準備好了」之後,她的進展很快,三個月後她對自己開始有了信心,對生命改觀,整個人也輕鬆了起來。不久後她的日常開始有了喜悅,對自己的生命燃起新希望;她更明白的是,自己必須負責任、真正下功夫才能夠建立讓雙方滿意的關係。

所謂的「心理準備好了」也就是有「決心」。所以簡單來說,要讓自己的生命轉變,只需要「下定決心」,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來了諮商之後生命可以轉變的關鍵。大家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吧?明明就不想再去感覺痛苦,但腦中卻不斷重複痛苦的畫面、還有自責的話語。

這是由於我們的神經系統會記得創傷與挫敗,於是自動在腦中一直重複回憶痛苦,不斷地打擊自己,停頓在挫敗的迴圈當中。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的人在遭遇生命難題時,心理會無意識地、重複地被限制在痛苦的情緒(例如:焦慮、煩躁、憂鬱…等)當中。這樣的結果會讓心理「無法跳脫」原有的痛苦模式。

所以就算我們受夠了痛苦,明明想要脫離苦海,想又改變,但是因為「沒有下定決心」,就很難跳脫出原有的痛苦模式。而且如果我們一直被困在這些負面情緒中,長期下來心理能量不斷地被負面情緒消耗,也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模式:對現況感到無力,對生命感到失望。

不過,只要「下定決心」去改變生命,我們就可以「走進改變」的道路;否則要是沒有決心,就算來看了諮商二十年,也只是在外面徘徊,沒能讓自己進入改變的過程。

所以「決心」和「改變」是一起的。只有「下定決心」才會打開「改變」的契機。

由內而外:真實的蛻變

當我們踩在「決心改變」的道路上時,我們的身心都會打開,隨時處在一種「準備改變」的狀態中;這種狀態會讓學習更有效率、深入吸收,醞釀我們內在的變化,進而變得比自己的困難更大,這個心理進化過程,俗話叫做「內心變得強大了」。

我最成功的幾個恐慌症與焦慮症的客戶,都是因為下定了堅實的決心,所以在幾個月內就將他們十幾二十年以上的恐慌症克服了,而且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焦慮;只因為他們的內心成長得比他們的焦慮更大,所以他們當然也就不再像以前那麼地怕焦慮了。

所以,如果你已經厭煩了在原地踏步,為了自己好好加油「下定決心」吧!

只有「下定決心」,才能打開「改變」的契機。

人生教練 – 凱麟 Kai – Lin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