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你的孩子不專心,是因為他正在做他不喜歡的事!不然,你看他玩玩具、打電動時會不專心嗎?就算是成人,在做不喜歡的事情時也很容易不專心。兒童全腦開發專家-林詩筑老師列舉出孩子專注力不集中的三大原因:動機不足、需求不足、害怕恐懼與擔憂。
新學期開剛學,家長老師們除了該給孩子收心操,希望放了暑假之後的孩子可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但常發現事與願違,照理說,剛開學應該會有更高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可是事實卻不然,拖拉、散漫依舊,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林詩筑老師說,當孩子在做不喜歡的事情時,很容易不專注,其實就算是大人在做不喜歡的事情時也很難專注!所以當發現孩子不夠專心時,師長不要急著開罵提醒,而是先去瞭解孩子不專心的原因,是沒有動機還是沒有需求,還是害怕恐懼,造成他們專注力無法集中或心神不寧的狀況。

找出事情的重要性
動機不足,是指當孩子覺得當下沒有非得做這件事情的必要性,就很容易拖拖拉拉,或者是沒辦法專注在細節裡,就很容易專注力不集中。孩子會不知道自己做這件事情到底是為了什麼,這時師長就必須去告訴他們,為什麼要讓他做這件事情的重要性開始。

學習對自己負責
需求不足,是指孩子覺得這件事情可能不需要現在馬上做,最常見的狀況就是,當孩子一回家,家長就催促著孩子寫作業,但孩子可能會覺得,這份作業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完成了,或者是學校老師規定可以隔天中午之後才交,他會覺得不用急著一回家就寫作業,家長這時可以與他溝通,詢問他打算何時或哪個時間點才要寫作業,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彈性,讓他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會在說定的時間點寫作業,那就可以不用勉強他一定要一回家就開始坐在書桌前。讓孩子自己決定何時開始做某件事情,也可以訓練孩子懂得做時間規劃與安排,並且對自己負責。

找出孩子不專心的原因
還有一種孩子不專注的原因是內心有害怕恐懼或擔憂的情況,常見於課堂上,當孩子聽不懂、跟不上老師在講台講的內容時,他就會不知道該怎麼辦,即便想專注也無能為力,前面聽不懂、後面就更聽不懂,孩子就會開始分心、摸東摸西、玩文具用品甚至逗弄隔壁同學,造成班級騷動不安,師長這時不妨先理解不專心的孩子是哪個部分聽不懂,可以重新講解或是放慢講課速度,有時就會看到不錯的效果。
在觀察了孩子不專注的原因之後,師長要能夠提供他們解決方法,不要馬上就幫孩子貼標籤,這些標籤對孩子沒有幫助,他們更需要的是如何解決問題,試著跟孩子溝通,找出應對措施,協助他們專心,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