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學習英語,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一直是各語言學習機構的宣傳口語,不外乎是因為「語言學習關鍵期」這個觀點,因此爸媽總是願意花大筆學費,讓孩子上全美語或雙語幼稚園。
*「語言學習關鍵期」(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languages),是指在幼兒腦部發展過程中, 有一段語言發展關鍵時期。此假說認為,在這個階段學習語言效果最佳,然而此觀點缺少足夠證據,且此時期長短仍無定見。

英語真的越早學越好嗎?這個問題在語言教學領域中至今沒有定論,若要找出早期學習英語的優勢,目前能確定的是,孩子在口音上的模仿能力會更強。筆者分享了自身經驗,在大兒子1歲半時我們全家移居美國,3歲半上美國幼兒園,在這之前他一句英語都不會講。等他5歲上大班時,他已經能跟同學用英語流暢溝通,口音也跟母語孩童差不多。我們在大兒子7歲時返臺,接受臺灣國小教育約兩年之後,他的純正美語口音逐漸消失,反而學會同學的臺式英語。不過,他的英語發音及聽力的敏感度上,確實比同齡的孩童強。
從我孩子的例子可以發現,其實,大孩子雖然在發音上比不上從小就接觸英語的孩童,但是他們的抽象理解力較為成熟,反而能運用先備知識(background knowledge),了解外語的抽象句法。因此,我從自己孩子身上,以及超過20年的英語教學經驗來看,只要孩子有學習意願,任何時間都是很好的開始。

特別是,閱讀力是需要長時間培養的。如果孩子沒有隨著年齡同步培養閱讀力,當他們升國中,可能只看得懂小學程度的英語書,而這種內容對他們來說卻很無趣。可是,若讓他們看符合心智年齡的英語小說,受限於字彙量及閱讀速度,恐怕他們沒翻幾頁就放棄了!
因此越早進行英語共讀,越早奠基孩子的英語能力,對於他們未來的英語閱讀絕對是好處多多。當孩子能進行共讀,以我家孩子來說,從7個月能坐穩開始,我就開始用中英語故事書進行共讀了。在家要營造充足的英語學習環境, 對多數家長來說有點難,但,從閱讀開始,是最容易起步的一環。家長可以善用影音 CD 等資源與孩子進行英語故事共讀,只要持之以恆,英語閱讀力一定會有所成就!
找到閱讀樂趣是親子英語共讀的優勢,就是隨時隨地可以輕鬆執行。爸媽可以跟孩子去圖書館尋寶找好書,聊聊書中趣味,遇到不會的字詞,一起查字典討論學習。有別於學校的閱讀教育,與家人的英語閱讀可以很輕鬆,不需要為了答題而學習,而是在閱讀中享受樂趣。

親子共讀,其實就是與孩童互動並開啟對談。在你來我往的對談過程中,比起靜態單向的閱讀,共讀更有助於活化孩童前額葉,進而提升認知及語言能力。因此,家長可以把握以下3大原則,與孩子一起共讀:
1. 閱讀前:帶孩子觀察讀本封面,讓孩子透過書名及書封,預測故事情節,或是簡單跟孩子聊是否喜歡這本書的封面圖畫。
2. 閱讀中:利用書中的圖文跟孩子討論劇情,適時觀察孩子是否理解故事。
3. 閱讀後:與孩子聊聊對這個故事的感想,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語言學習從來就不是贏在起跑點就好。要走得遠、維持得久,才能看見成效。許多家長抱怨臺灣的英語環境不夠好,卻忘了自己能給孩子的資源其實很多。在孩子能開口說話之前,他們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而這 些語言輸入的最佳來源,就是從大量的閱讀開始!
(此篇文章摘錄自:劉怡伶Daphne老師著作《用親子共讀,玩出0-12歲英語力》)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