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克力 : 一盤香甜的花式巧克力,不但視覺滿足了,味蕾也因此被打開了!巧克力達人-戴至佑(柚子)老師,自創手工巧克力品牌,從巧克力的演化歷史分享到如何製作美味巧克力的小秘訣,讓喜愛巧克力的人,可以完全進入巧克力的夢幻世界。一起來探索有關巧克力 美味的秘密!
主講/戴至佑(柚子)老師
COCOMAKER可可美克企業社負責人
巧克力並非主食,但卻擔任了重要的「畫龍點睛」配角角色,柚子老師表示,因為巧克力的口味獨特、又不會有飽足感,何時吃巧克力都不會影響其他料理的食用,甚至有時穿插在各式鹹口味的料理中,更可以帶出巧克力與其他食物的美味香氣,另外,由於台灣人比較喜愛帶點苦味的巧克力,不會過於甜膩的口味更適合任何時候食用。

巧克力原來是苦辣的
現在我們吃的巧克力大多是固體,且偏甜(除非是特別挑可可比例很高的黑巧克力),但其實巧克力最早最早的源由,是苦辣口味的液態飲料,巧克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1100年左右,當時馬雅人開始種植可可樹,食用方法是將烘乾後的可可豆碾碎,加入辣椒等辛香料泡水喝,可可裡有微量的可可鹼會令人產生興奮的作用,後來傳到南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當地人稱其為xocoatl,為「苦水」的意思,由於有著振奮精神等作用,成為皇室珍貴的飲料。
大約到了16世紀,西班牙人將可可粉與香料拌進蔗糖,這才使得巧克力變成甜的飲料,後來到了1876年,一位瑞士人突發奇想,將可可飲料加入牛奶,才算完成了香甜巧克力的創造,隨後,為了要讓巧克力飲料攜帶方便,開始有人研發將巧克力製作成固體,便於攜帶與保存。

美味巧克力的製作與保存
除了巧克力的典故故事之外,以下柚子老師還分享了巧克力DIY的製作秘訣 ( 巧克力的美味關鍵 ) :
- 溫度:20~22度左右。
- 濕度:50~70%。
- 加熱方式:隔水加熱,或使用微波爐。
柚子老師表示,很多教科書會建議自己DIY製作時,要讓室內環境保持在18度C,但事實上,這樣的溫度下巧克力太快結晶,其實並不好應用,所以建議環境溫度可以在20~22度左右,最適合製作,另外濕度也要保持在50~70%,除此之外,加熱方式一定得隔水加熱或使用微波爐,絕對不能以直火加熱,以免破壞巧克力的質地。
巧克力的保存方式:
- 最佳狀態是放在15~18度的冰箱。
- 濕度維持在50~70度。
- 使用密封盒 ( ※若是放在有其他食物的冰箱,一定要放置密封盒,避免讓巧克力附著其他食物的味道 )。
- 在一週內食用完畢。
常見手工的巧克力種類
- BONBON巧克力:
一種軟質內餡的巧克力。種類繁多,範圍很廣,通常以鮮奶油、果泥、堅果醬混合製成, 口味多變,是手工巧克力的代表。

- 酒心巧克力 ( liquor chocolate ):
是指在巧克力的中間加入了烈酒酒液,或是以煮過的糖漿,融合成酒糖液,製成酒糖巧克力。

- 生巧克力 ( Nama chocolate ):
來自日文漢字「生」,意指新鮮的意思;使用牛奶、鮮奶油、奶油與酒類等製成,質地偏軟、口感滑順,但保存期限較短。

松露巧克力 ( Truffle chocolate ):
形狀及價格與昂貴的蕈類食材松露相近,但一般並不含有任何松露成分,以薄脆外殼加軟質黑巧克力甘那許為代表性搭配 。

分享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