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話輕鬆學 :出生在台灣的吳庭葳老師 ,爸爸是廣東人、媽媽是越南人,生長在一個說廣東話、說越南語,又可以說國語的家庭裡,造就了她對語言的高度敏感,朋友都笑她說,「好像只要一講錯什麼,就會被你發現!」有著這得天獨厚的語言天份,讓吳庭葳老師精通粵語也精通越語,被學員稱為雙粵(越)語老師。

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從小跟著父親居住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也因為多國文化與語言的接觸,讓吳庭葳老師對於外語學習不會有排斥感,大學在越南就讀,並開始在當地教中文,回到台灣之後又在因緣際會之下教起了廣東話,也因為媽媽是越南河內人(北越),加上自己在胡志明市(南越)讀書的經驗,對於越南語的南音北音都很熟悉,剛好搭上台灣的南向政策,又開始教越南語,吳庭葳老師說,1990年開始教廣東話跟越南語,至今28個年頭,剛開始市面上沒有適合的教材,她還自編教材教學,累積下來,變成了粵語與越語教學的第一把交椅。
吳庭葳老師說,語言的學習動機是學習一個新語言能否繼續下去的原動力,通常學習粵語的人,早先年是因為台灣很瘋港劇、港星,很多人都是因為明星偶像想學廣東話;而想學越語的人大多是因為商業用途,必須要學越語,吳庭葳老師表示,想要把一個語言學好,不能一時興起,要能夠從中找到樂趣,才能持續下去,語言就是一種,你不使用就很容易忘記的東西,學好一個語言沒有捷徑,就是練習、練習、再練習。
廣東話輕鬆學 – 用ㄅㄆㄇㄈ學粵語
吳庭葳老師表示,她會用國語注音符號來輔助教學粵語的讀音,讓台灣學員可以更好發音,也能發得很正確,另外,粵語最難的就是俚語、俗語,要透徹學習一種語言,不只是發音要對,更要能學習到文化精隨,知道這句話、這個詞該用在哪裡、怎麼用才是當地用法,這種詞彙上的使用差異,才是分辨出這語言學得道不道地。吳庭葳老師補充說明,粵語還有懶音,即字面上偷懶發音的意思,不把自己想像成當地人,很能融入這樣的語言使用,只能透過了解當地風俗文化,慢慢去摸索字詞的用法,才能把粵語講得像個港仔。
南北音差異的越南語
越南語學習的最大困難點在於發音,而且還有南音跟北音的差異,常讓學員頭痛萬分,雖然台灣人學習越語的動機大多是因為工作上使用,但吳庭葳老師說,還是要能多學點當地人的日常用語,跟越南人談生意才能更拉近距離。
多學一種外語等於多增加一種本錢
吳庭葳老師說,從小父親就跟她說「不論你學什麼,都是一種本錢。」語言也是一樣,不要排斥任何語言,因為你不知道何時會使用上。就以吳庭葳老師自身的例子,原本只是在家中使用的粵語跟越語,哪知道會變成她成人之後的人生志業,加上自身對語言的喜好,直到現在,吳庭葳老師每年都會固定前往香港跟越南吸收當地流行文化與新知、帶回當地報章雜誌,並融入教學當中,不但不讓自己退步,更可以提供給學員最新的第一手資訊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