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找樂子 ,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熱情活力

在家找樂子 來聽音樂示意圖

在家找樂子 ~ 你喜歡聽什麼音樂呢?是柔情的鋼琴演奏、聽了振奮不已的古典交響樂,還是熱情洋溢的電子音樂?擅長錄音混音工程以及電音編曲的呂紹淳老師為我們介紹電子音樂,不但打破對電音充滿負面的刻板印象,原來電音充斥在我們生活之中,隨時都可以聽得到呢!

 

在家找樂子 ! 電子音樂介紹

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簡稱電音,常被社會大眾貼上負面標籤,彷彿,總覺得電音是比較負面的場所在播放的音樂,或是常在電視上出現負面新聞等不好印象,但事實上,電子音樂的涵蓋範圍很廣,呂紹淳老師說,所有以電子合成器及電腦,使用電子音樂技術所完成的音樂,都可以稱作是電子音樂,所以跟哪個場合播放,或是會場出現什麼負面印象無關,希望可以藉此漂白電音的負面標籤。

在過去,音樂的產生都是利用樂器,但1920年在蘇俄出現了全世界第一個電子樂器Theremin,它是利用一直一橫兩個天線,一個控制音高、一個控制音量的電子合成器產生音樂,後來演變成需要很巨大且複雜的機械器具來產生電子音樂,所以發展初期並不普遍,直到有一間Moog公司推出Mini Moog電子合成器,更為方便攜帶且價格也較為親民,才讓電子合成器在流行音樂界中廣泛使用。

電子音樂區分為二

電子音樂主要分為舞曲類及非舞曲類,在台灣普遍所稱之的電子音樂都為電子舞曲居多,從分類上來看很明顯,一種就是專為跳舞所用的音樂,另一種則是非跳舞專用。

在80年代時美國、英國很流行把電子音樂帶入流行音樂當中,舞曲類的電音特色是會讓人聽了很想隨之起舞,利用大量的節奏與高亢的聲音,引起情緒高低起伏的感受;非舞曲類的電音則是利用很多環境音色,如:海浪、鳥叫等,節奏感不會太強烈,讓人聽了很舒服放鬆。

電子音樂的類別多到無可數

台灣大多在舞曲類音樂會融入大量的電子音樂,其實以大部分的流行音樂來說,也都多多少少有融合了一些電音元素,而舞曲類的電音,從蔡依林、羅志祥、蕭亞軒、MP魔幻力量等人的專輯都可以聽得到。

真正要來區分電子音樂的種類與類別實在是太多了,以常見的電子舞曲(EDM)來說,就分有House、Techno、trance、hardstyle、drum and bass、dubstep、trap等類型。

當你聽到一段音樂,如果是很有速度感的、會是有著強烈特點元素,如:低音Bass、鼓等節奏,這種曲風也都是很電子音樂的代表性音色。

推薦課程

#專業配音員錄音技能培訓-基礎班

分享這篇文章